警惕反恐政治化工具化 合力应对国际反恐新挑战——来自第二届反恐国际研讨会的声音

来源: 新华网

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 题:警惕反恐政治化工具化 合力应对国际反恐新挑战——来自第二届反恐国际研讨会的声音

新华社记者潘洁、成欣、董雪

当前,国际反恐形势如何?有哪些新特点?各方如何应对?在22日举行的第二届反恐国际研讨会上,各国政府官员代表和专家学者分享真知灼见,共商办法对策。

与会代表普遍认为,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贫困和社会问题加剧,进一步助长了恐怖主义滋生,恐怖势力滥用新兴技术问题日益突出,个别国家将反恐问题政治化工具化。面对国际反恐新形势、新威胁、新挑战,各方应齐心协力,加强对话合作,综合施策,共同打击恐怖主义。

国际恐怖活动进入新一轮回潮期

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江浩说,纵观2021年,国际恐怖活动进入新一轮回潮期。一些国家反恐战略日益内顾,国际反恐合作受到削弱。一些国家经济民生困顿、社会矛盾激化,为恐怖势力作乱提供了可乘之机。

“个别国家将反恐政治化工具化,无端抹黑指责国际社会反恐和去极端化正当举措,甚至利用恐怖势力谋求地缘私利,客观上助推了恐怖主义反弹回潮之势。”吴江浩说。

中国国家反恐办二级巡视员高飞认为,当前全球恐怖袭击数量仍在高位运行,并且呈持续走高态势。恐怖组织去中心化特征明显,恐怖活动从中东向非洲和南亚等地区转移,诱因增多,燃点降低,范围扩大,恐怖活动的方式、手段、多样性、危害性增强。

“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,恐怖组织大肆借助互联网开展勾连、威胁、招募、融资及策划指挥等活动,煽动民众反政府情绪,鼓动实施武装袭击,甚至还图谋以新冠病毒为武器发动袭击,或者进一步谋求生化袭击等手段,潜在危害不容低估。”高飞说。

非洲联盟反恐研究中心代主任伊德里斯·拉拉利指出,当前恐怖主义威胁正以非常可怕的速度在非洲蔓延。尤其是疫情加剧社会动荡,恐怖组织绑架人质,贩卖人口,大肆招募成员,并通过网络肆意开展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思想宣传,一些恐怖组织甚至已成为当地的“实际领导者”。

反恐不能成为干涉别国内政的借口

“我们应摒弃意识形态偏见,反对反恐‘双重标准’,反对将恐怖主义与特定国家、民族、宗教挂钩,支持各国反恐和去极端化努力,构筑全球反恐统一战线。‘飞去来器’效应不远,值得深刻铭记。”吴江浩说。

巴基斯坦外交部辅秘纳比尔·穆尼尔认为,当前全球反恐形势日趋复杂,一些国家打着反恐旗号肆意干涉他国内政,甚至企图颠覆他国政权。打击恐怖主义已成为一些国家谋求自身政治私利的幌子。

“越来越多证据表明,某些国家实际上支持了一些针对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袭击,这些袭击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的经济难以得到好的发展。但我们不会放弃自己的权利和责任,我们要真正、彻底地打击恐怖主义,加强国际反恐努力。”纳比尔·穆尼尔说。

叙利亚外交部国际司反恐事务副司长塔米姆·马达尼说,反恐不能成为干预他国内政的借口。“一些国家声称要打击恐怖主义,却公然让本国资金流入恐怖主义分子手中。我们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,避免恐怖主义被当作工具服务某些国家的政治意图。”

与会人士表示,以反恐为幌子服务自身私利,最终损害的是本国人民利益和本国国际声誉。这方面的实例,国际社会都看得见。

团结合作是战胜恐怖主义最有力的武器

齐心协力、团结合作,共同打击恐怖主义,是与会代表就新形势下推进全球反恐给出的一致答案。

国际反暴力极端主义示范中心主席阿里·努伊米说,恐怖主义不是一国或者一个地区面临的挑战,而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。只有各方达成共识、加强团结、协调行动,才能真正战胜恐怖主义。

“恐怖分子反对的是全人类,因此我们应避免反恐阵营之间出现分歧,避免反恐政治化。”阿里·努伊米认为,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,求同存异,支持各国政府推动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,防止外来干预造成的权力真空,给恐怖分子留下可乘之机。

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瑟罗莫洛托夫说,恐怖主义是对和平安全的重大威胁。只有通过联合行动,才能真正建立起国际反恐防线。“我们高度赞赏俄中两国间真正密切的伙伴关系,愿在联合国框架下共同开展反恐行动,在金砖国家、上合组织等多边机制下加大反恐工作力度。”

“反恐事业是光明与黑暗的较量。国际反恐合作就是要合力点亮火炬、驱散黑暗,维护人类和平与安宁。”吴江浩说,各方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,突出联合国中心作用,强化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,坚持标本兼治原则,遏制恐怖主义新威胁新思潮。

相关新闻
天山脚下,盛放民族团结之花

新疆大学各族师生共唱《歌唱祖国》,祝福伟大祖国。新疆大学提供 初冬,位于乌鲁木齐市城南的新疆大学本部校区,

中老铁路货运稳步增长

据新华社昆明电(记者丁怡全)据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消息,截至12月21日,中老铁路累计开行货物列车203列

串起贵州美丽风光

溪水淙淙、青山莽莽,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大路镇,一个名为三渡水的景点因负氧离子含量高、森林覆盖率近80%以

中国旅游走进日常生活

旅游业两年来一直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压力,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。景区作为旅游业的基础支撑,在波动回暖的路